第三百五十章 汉政-《重生东汉末年》
第(3/3)页
崔烈虽为幽州名士,或许也有担任丞相的才能,可这种事情一旦有了先例,那往后的人可怎么整?况且,你通过这种办法做了司徒,这不是阻挡了后来者的上进之路了吗?因此,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满身铜臭”也是由此而来。所谓“故东园积卖官之钱,崔烈有铜臭之嗤。”
听郭斌引用了《离骚》中的诗句,众人不觉默然,荀彧更是双拳紧紧攥着,涨红了脸,这个消息显然他早已知晓了。
郭斌见状,心中不觉叹了口气。在他手下这一众文武之中,就属荀彧的心思最为复杂,如今郭斌结合后世对荀彧的理解,也算是摸到他的脉了。可以说荀彧是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很有能力,确实有王佐之才,可是有能力的同时,他又是个理想主义者。按说但凡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到了他这个份儿上的人,大约都脾性圆滑,官场上的潜 规则那叫一个门儿清,应当也晓得政治里面的肮脏龌龊。然而,他明知道曹魏早晚要篡汉自立,还要辅佐曹操统一北方;他明知道东汉天子烂泥扶不上墙,却还要在关键时刻为了保得东汉王朝的气运而赔上了性命。在郭斌看来,曹操之所以终其一生都没敢于迈出逼宫禅让那一步,荀令君的死是起了极大作用的。
那么再来分析荀彧当初的作为,他当初死心塌地帮助曹魏统一北方,当是为了维护北方稳定,使得生民少遭罹难。故他虽知晓曹家势必要篡汉,为了生民百姓也要助其一臂之力。他虽知晓汉朝天子烂泥扶不上墙,却仍然要以死明志,是为了心中的那点儿信念,是他对自己早已形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坚持,所谓忠君爱国。
想通了这一节,郭斌不由得从心底涌起对他的敬佩之情。历史上荀彧五十岁时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即便是在古代人均寿命普遍不高的时代,五十岁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也是年富力强。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士和功臣,只因反对曹操进位魏公而遭其所忌。郭斌相信,以他的政治智慧不可能不清楚这么做的后果,而他竟真的这么做了。
难道他不知道若是辅佐着曹操登上帝位意味着什么吗?以他过往的功绩和颍川荀家的实力,妥妥当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定然是汉初萧何一般的地位。可他偏偏没有贪这个从龙之功,一个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了“所谓的”理想,竟然就这样放弃了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说他政治经验丰富,这里却一点儿也没体现出来,说他政治上幼稚,却似乎也不太妥当。
郭斌想来想去,大概也只有四个字最为切合――
国士无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