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明国债-《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第(2/3)页
    “???”
    下面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朱高炽、夏原吉两人凑到姚广孝那里,这边高端三人也
    开始讨论起来。
    郑和并没有参加那一方讨论,而是凑到徐钦跟着,小心翼翼道:
    “徐公子,我看这事有点悬,陛下脾性我还是了解的,他是最要颜面,宁愿砸锅卖铁,也绝对不会开金口,去向自己的臣民借。”
    徐钦苦笑着没吱声。
    他是考古学家,对朱棣的性格当然了解。
    郑和在永乐二十几年间,曾七下西洋,向周围岛屿诸国,带去大明帝国皇帝陛下之恩泽。
    所谓皇恩浩荡。
    那些岛国人士随宝船来到大明,只需跪在地上叩头臣服,上贡点土特产。
    数百上千人白吃白喝、游山玩水不说,临走时还带上大量丝绸茶叶等物品走。
    还让郑和又用宝船逐一送回各自岛屿。
    这么赔本赚吆喝,朱棣却乐此不疲,非常愿意去做。
    皇帝的颜面争得了,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可就是国库大量亏损。
    郑和下西洋,成了夏原吉等人口诛笔伐的对象,让其不堪重负。
    而徐钦深谙这段历史,就是想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对外方针。
    实际这些岛国上的土居民,大都是海盗背景的逃犯,杀人凶手,恶棍。
    他们哪里会有什么信用,宗族荣誉,奉行的是有奶便是娘。
    话说勤政殿里的两拨人,半天也没讨论出个结果来。
    这是一个观念、思维和价值观的问题,完全取决于朱棣本人的认识。
    “徐公子,老衲理解你这个特别另类的想法,愿意帮你去说明陛下试一试,你倒是继续往下讲,这个国债怎么个认购法?”
    也只有国师姚广孝有这个气魄,敢跟朱棣当面去说这个。
    虽然妖僧不很懂经济,但徐钦这种另辟蹊境,特立独行,打破常规的做法,姚广孝却很欣赏。
    他自己就是从不按牌理出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