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慈烺是个孝顺孩子,想要纡尊降贵帮好大娘穿鞋子,长辈生病了,晚辈尽尽孝心也是应该的嘛! “你是大明储君,岂能干这种伺候人的差事。” 张皇后婉言谢绝了好大侄的孝心,也没有喊宫女,自己麻利的穿上外套,提上鞋子,准备带着朱慈烺到外面说话。 好大侄已经长大成人,必须要避嫌,这点道理张嫣还是懂得。 “这是什么东西?” 张嫣一眼瞥见圆桌上放的纸票,拿起来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日月钱庄存银七千两”的字样,不由得皱眉道:“琅儿,哪里来的银票?” 朱慈烺跟在张嫣身后,淡淡的道:“回皇伯母的话,前些日子你资助了侄儿四千八百两银子,三百两黄金,折合起来大约七千两左右。现在侄儿手里宽绰了一些,也是时候还给你了。” 张皇后在前,朱慈烺在后,说着话走出了寝宫来到正殿,郑尚宫急忙上前奉茶。 张皇后接过来呷了一口,示意朱慈烺坐下说话:“哀家是捐出去的,怎么能再要回来。” “皇伯母平日里省吃俭用,侄儿不能收你这笔钱。你能慷慨解囊帮助侄儿渡过难关就不错了,还请皇伯母收下。” 朱慈烺长揖到地,态度诚恳,“另外,李从良也捐了三千两,侄儿也打算还给他!” 张皇后点点头,以不容拒绝的语气道:“李从良这个人哀家还是很了解的,他入宫二十多年,从小太监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估计也就攒了这些钱吧? 你若想还他,就还他吧,伯母的钱就不必了。我既然说要捐献给朝廷,就是真心实意的捐献,哀家又岂是虚伪做作之人?” 朱慈烺道:“自然不会有人怀疑皇伯母虚伪,只是侄儿见你生活清贫,心下不忍要你的钱。” 张皇后莞尔一笑道:“你跟你父皇都很尊敬我,哀家在这宫中不愁吃不愁喝,要这么多钱做什么?你若不把银票拿回去,哀家就派人送到户部国库去,也算是我这个皇后为大明略尽绵薄之力。” 朱慈烺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张皇后要捐钱是她的情义,自己把钱还给她是自己的孝心,她如果真想把钱捐到国库就随她吧! 张皇后心思缜密,心念转动,一下子就猜到了朱慈烺突然还钱的原因。 “琅儿啊,伯母这几天没去看你,绝不是因为钱。而是慈庆宫地处紫禁城前院,按照祖制,后宫之人不得随便涉足,故此皇伯母没事尽量不去,以免有违祖制。” 朱慈烺恍然顿悟,但也不能承认因为她这几天没去看自己,自己就来还钱,“侄儿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感觉有几天没见到伯母了,作为晚辈也该来给你问安。这样吧,以后我没事的时候过来给你请安,这样就不会违背祖制了。” 张皇后笑着点头:“这样倒是很好,只是琅儿政务繁忙,莫要耽误了正事就好。” 朱慈烺又闲聊了片刻,起身告辞。 张皇后起身送行:“皇伯母我没有胃口,就不留你吃饭了,等哪天星彩进宫的时候我再让郑尚宫去约你。” “侄儿告辞!” 朱慈烺弯腰作别,带着徐来福施施然回了慈庆宫,知道了好大娘不来看自己的原因后,心情突然就愉悦起来。 这场春雨下起来便没完没了,从午后一直持续到傍晚也没有停歇的意思,还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 朱慈烺独自在慈庆宫用过晚膳,先后接见了兵部侍郎诸葛亮、户部侍郎陈应元,夜间就再也没有人冒雨求见。 朱慈烺批了半个时辰奏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做了批示,很快就把一摞奏折批阅完毕。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百无聊赖的朱慈烺在空旷的大殿里做了一会体操,舒展下筋骨,然后由四个宫女伺候着沐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