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明朝:说起朱载坖-《寒窑仙赋》
第(2/3)页
同时,拆毁道观神坛,禁止斋醮,逮治方士王金等人,追夺邵元节、陶仲文等方士的官爵。他还下令取消自己的祖父睿宗朱祐杬配天的资格,以迎合反对世宗追尊其父的舆论。
朱载坖登基没多久,又让臣民有所失望。他上朝时不怎么说话,平时也很少主动表态或垂询臣僚,“临朝之时,圣容端拱,未尝时赐清问,体察民情;诸司奏章,少经御览;经筵日讲,止袭故常,未尝虚心询访”。
而且朱载坖自隆庆元年以来多次宣布“免朝”,并且屡屡“不躬庙祀”(不亲祭太庙),在宫中享乐,引发群臣谏诤不断,有人形容这类奏章“足可编纂成为一本专题汇编”。
但朱载坖并未有所改观,还对石星、詹仰庇、李已等劝谏他的言官施以廷杖。
在朱载坖“端拱渊默”的情况下,朝廷的运转以内阁为中心。
隆庆朝的内阁有九名大学士,分别是徐阶、李春芳、高拱、郭朴、陈以勤、张居正、殷士儋、赵贞吉、高仪。
其中最重要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三人皆有才干,但互相倾轧。
隆庆之初,徐阶与高拱争权,徐阶利用言官的声势迫使高拱及其同党郭朴去位。但徐阶因为劝谏朱载坖而得罪过不少宦官,张居正亦与高拱联手,串通宦官李芳,迫使徐阶去位,以李春芳为内阁首辅。
朱载坖将朝政交给阁臣,自己深居宫中,纵情声色,即使出宫也有游玩,为了满足他的欲望,他不断向国库提取巨额银两以供御用,当时江南经过倭寇之乱,十分疲敝,工部陈述这一状况,强调江南人民是“陛下所宜怜也”。
朱载坖充耳不闻。工部又请求按“原发花样令其督造”,不要增加“续发花样”,朱载坖强调“朕用不可缺”,让李佑继续“遵旨织造”。
朱载坖登基后还沉湎女色。本来他在裕王府时谨小慎微,“姬御甚稀”,即位就“掖廷充斥”。
朱载坖即位两年半,就封了十三名妃子,嫔以下的临幸女子更是不计其数。他每次增选宫人,都在三百人左右,年岁在十一至十六岁之间的民间女子。
隆庆朝期间改革人事,整顿吏治,宠幸宦官,不过,终隆庆一朝,得宠宦官如滕祥、崔敏、李祜、陈洪、孟冲等人终究还是以争饰奇巧淫技,代帝聚敛为主,即使受命监管团营的吕用、高相等人,也未实际攫得军政大权,尚未出现类似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这样已能左右国政的权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