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明朝:悲壮的南明一朝-《寒窑仙赋》


    第(2/3)页

    由于清朝剃发令下引发了血腥杀戮,明朝诸王杀的杀,降的降,走的走,当时的鲁王君臣,很想快速攻下南京这个象征性极强的城市。如果南京在手,“监国”成为“皇帝”,自然名正言顺,这样鲁王比起远在福建的隆武政权,要“合理”“合法”得多。

    鲁王军力不行,进攻杭州大败而归,1646年夏天,清朝的征南大将军博洛率数万大军从杭州对鲁王军队发起进攻。

    不巧的是,一向水深浪急的钱塘江突遇数十年不遇的大旱,江流干涸,顿失屏障,清朝马队从江中旱地以及水浅处尽数渡过,明军不敌,绍兴失陷。鲁王逃往海上避难。

    隆武政权一直在三面受困的境地,一受制郑氏家族,二要防鲁王军队,三则有李成栋率领的清军节节逼近。

    全因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人私心所致。正是因为他安置处理先前的农民军不当,造成众心离散,协调不一,最终江-西、湖-南等地被清军各个击破。

    隆武帝朱聿键不顾郑氏阻拦,携数千明兵“御驾亲征”从福--州抵达延平,准备冒险去湖--南。郑影等人忽然弃新城(今江-西-黎-川)而逃,门户大开。

    郑芝龙早已暗中与清兵约降,福--建各关隘均无人把守。

    不久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其父决裂,率部南下。李成栋的清军在浙江等地一路大胜,先后攻下绍兴、东阳、金华、平州,很快攻陷郑鸿逵所守的仙霞关,直入福建,攻陷建宁,直扑延平。杨凤苞称“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

    隆武帝因清军已攻入仙霞关闻讯,逃出延平,在汀州城外关帝庙时曾被清军追上,周之藩谎称自己是隆武帝,掩护帝后逃走,自己则舍身战斗。称其手杀数十人,最后脑后中箭,坠马被杀。

    南明隆武帝逃到汀州的转天凌晨,清军兵士一说十余人冒充明军混入汀州城,隆武帝和皇后被俘,皇后在九龙潭投水自尽,隆武帝则崩于福京天兴府。

    隆武帝享年四十四岁,死后不久,天兴府陷落,阳曲王朱敏渡、松滋王朱演汉、翼城王朱弘橺、奉新王朱常涟遇害。

    十月辛卯漳州陷落。

    隆武帝弟弟唐王朱聿鐭于十一月在广--州继位,改元绍武,是为绍武帝。

    朱聿鐭称帝的消息传到梧州,朱由榔政权大惊大怒,四日后回到肇庆,再于十八日登基称帝,改元永历,朱由榔立刻派遣兵科给事中彭耀、兵部主事陈嘉谟前往广州,以藩王礼节拜见朱聿鐭,规劝其取消帝号。首席大学士苏观生大怒,斩彭、陈二人,再令陈际泰督师攻打肇庆。

    正当绍武、永历二帝自相残杀之时,由佟养甲、李成栋率领的清兵已取潮州、惠州,临近广州附近,并用缴获的南明地方官印,向朱聿鐭发出太平的错误信息。

    此时,李成栋精选清兵300人,进入广-州-城北花山,又派10余人混入广城,内应脱去头上的伪装,露出辫子,挥刀大呼“大清军队到了”,并斩杀一人,转眼之间,清军登上城墙,随即去掉伪装,露出辫子,乱箭下射,城中顿时鼎沸起来。

    苏观生遂率领部队与清兵激战一昼夜,清兵本有撤退之意,但内奸谢尚政旋引清兵入城,主城即陷落。

    苏观生见大势已去,写下“大明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后,自缢死亡。

    朱聿鐭结束其四十日的统治。

    何吾驺、王应华、顾元镜等降清,而城内的二十四个明朝藩王则全数被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