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靠的是人流,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就能很容易将商业区发展起来,而阿房宫的重建就是最好时机,因为人够多。” 说到这,李基农似乎明白了一些,却又摇头晃脑。 他的思考方式受时代限制,想到的是那么多人就得给他们吃食,就要浪费很多粮食,人就是个拖累,怎能是人够多就是最好时机呢? 其实长安乡就养着很多这样的人,要不是长安乡效益好,恐怕他都要将这些人赶走。 李肇笑了笑,看到叔父这个表情,自然知道他一时还反应不过来,便再说:“叔父别忘了聘任民夫可是有着月俸的。” 李基农自然知道,为这事曾经也对管家发了一通脾气,但这是侄儿决定的不好说什么罢了。 “有月俸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买东西,如吃食,如布衣,甚至阳滋车,对不?” “如果咱们限定他们不能自起灶台,让他们到指定的地方吃食,还需花钱吃食,你说三十万人将会是多大收入?” 李基农听之眼前一亮,三十万人的吃食,那绝对是大收入。 掰着手指算了起来,正一精打细算的商贾。 “这还是一方面罢了,穿的方面他们也需要吧!” 对于这点李基农摇头。 黔首之所以为黔首,只因他们靠种地为生,是社会底层人物,如此之人最是贫穷,一年到头或许也就三两布衣,即使破了也要缝缝补补,哪有多余的钱粮买衣衫? 就算有,也不会乱用。 “穿的方面恐怕难!”李基农摇头。 李肇却不以为然,反问:“叔父可知聘任农夫的月俸是多少?” 一问到者,李基农的心就在滴血,他完全打听清楚了,这个败家侄儿竟给这些黔首月俸六百,须知长安乡农人也就三四百罢了,这是要作践他。 看到叔父表情,李肇连忙退后一步,他真怕叔父一榔头敲过来,却说:“当他们有足够的钱时,你说他们会吝啬一些布衣吗?” “绝对不会,他们很多有着妻儿,即使他们省吃俭用,也会给他们的家人买穿的,吃好的,如果三十万人都买衣衫,你说会是何等光景?” 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