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先生,先皇驾崩,静娴会守孝一年……” “正好要与陛下说这件事,开通海运后,沈家商队出游海外,满载而归,发现了不少好东西,沈小姐昨日在上书房与我相遇,还说想要献给陛下。” 康王都改了口。 宁无恙自然也要跟着改口。 反正。 称呼不重要。 心意最重要。 康王经过一年的历练,早已老成持重,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君王。 听到宁无恙的话,便知道,这位帝师在他马上要登基的时候,婉拒了他的第一个提议。 康王知道先生的脾气,但他还是想争取一下。 “先生若是同意我刚才的话,入我皇族,只怕我大兴会出一任女皇,先生也不动心吗?” “说来不怕陛下笑话。” 宁无恙一旦想到沈幼初的笑颜,便不由自主跟着笑了起来。 “在我眼里,江山再大,不如一个拥有爱人的家,沈小姐也是如此想法,至于陛下的女皇之说,那是陛下的事,我虽为帝师,却也是臣子,我忠于陛下,与娴……长公主私交再深厚,也不会再帮她。” 时移事易。 如此而已。 康王明白了他的决心,惋惜一叹。 “那先生可要与沈皇师一道,多看看医书,一朝天子一朝臣,朕长你二十五岁呢。” “没事,我多做些事,让陛下少操些心,万岁都能肖想一下。” 君臣二人四目相对,全部抿紧嘴角,避免此时笑出声来,惹人诟病。 腊月初八。 先皇遗体入葬。 次年初一。 新皇登基。 定国号为康宁。 康宁十年。 烟花三月下江南。 自去年帝师宁无恙请辞,回湖心小岛后,湖心小岛便谢绝外客。 今次。 因吏部右侍郎季谨,与长公主周静娴巡视江南道官场,另监管地方科考、提拔民间有志之才,特意将选拔之地选在了湖心小岛,这才对外开放。 长桥上。 拥挤的人群里。 有碧眼棕发的卖货郎,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在沿湖叫卖。 还有穿着清爽的原楼兰女,在画舫上翩然起舞。 远渡重洋而来的新大兴人,羡慕地看着那些同样原为外族,此时却操着一口熟练汉语,彻底融入大兴,甚至还在考察十年期满,拿到了落户资格与考试资格的才子们,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揣在怀里的过关文书。 还有八年。 再有八年。 原来的倭国人,也能登记大兴户籍,成为大兴人,享受大兴人能够享受的待遇。 当然了。 若是他们犯了错。 则会抹消掉以前的所有努力,发配到边寒未开化的外族之地去开荒。 在这个鞭策的决定下,大兴的外族们奋力融入,给大兴本土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焕发了新的生机与商机。 “题目出来了!”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 坐在桥头凉亭里的长公主腾空一跃,将一幅卷轴挂在了栏杆上头。 季谨看了一眼坐着不对的夫妻俩,还在哄着早已三岁的女娃吃早餐的诗仙与画仙夫妻俩,只得亲自站起来,向桥头那端年轻的才子们宣布。 “今日登岛的试题为岁寒四友!” “诗词歌赋皆可,借此议政也可,只要言之有物,不可假大空谈!” 如今的季谨虽已年近三十。 但由于痴迷政道,并未嫁作他人,站在桥头,依旧晃了年轻才子满眼飞花。 宁无恙刚哄着女儿吃完一碗他亲自养的鸡下的蛋蒸的鸡蛋羹,抬头看到桥头那端的才子们,表面上摇头晃脑在思考题目,实际上一双眼睛不时地落在季谨的身体上,暗叹一声。 “春天又来了。” “爹爹,娘亲肚子里已经有小宝宝了哦,你不能出去踏春哦,你要陪着娘亲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