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新的起点-《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3/3)页

    这里的地下室,已经被安排安装了一个保险库,用来存放留给他们研究实验用的200克金属氢材料。整个地下保险库的周围,驻扎了一个排的兵力进行贴身保护。

    这足以见到,上级对这种材料的重视。兴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就是我们全面进入新科技革命的火种。这个时候,无论多么严密的保密制度都不过分。非但如此,赵烨都能够想象得到,在这个楼的周围,肯定还有更强大的力量进行外围的防护工作,只不过他故意装作看不到罢了。

    撇开慈教授他们的项目组,赵烨选了一个地下室,重新开了一个项目。整个项目组就他一个人,连个助手他都没要。在这里,除了赵烨,任何人都不能进来。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原因也非常简单,他想做真正的人工智能了。

    或者说,他想利用金属氢这种新材料,打造一款全新的计算机。

    这款计算机,先不说他的外围设备的设计,仅仅就是中央处理器,赵烨已经抛弃了原来的逻辑结构。

    在系统给出的只能等级中,他要打造的人工智能,仅仅是介于一等智能和二等只能之间的一个中间产品。真正的人工智能,是基于仿生学设计的,它可以高度的模仿和还原人类的大脑神经元的工作模式。可以想象,可以猜测,甚至可以做梦。但仅仅依靠金属氢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传统的晶体管电路,有三种工作状态。就是靠着这三种工作状态的不同,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处理器。所以说,别管以后的处理器设计的有多复杂,制程工艺有多先进,其实利用的都是几十年前科学家发现的晶体管的这三种工作状态。利用这些状态的不同性能,人类才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集成电路,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能在一个比指甲盖还要小的空间里,集成数亿个晶体管。

    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在没有突破晶体管固有的特性之前,真正的人工智能,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硬件决定软件,软件决定功能。

    在现代的软件设计中,基本逻辑其实在芯片设计和生产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是依赖于循环,判断这样的基本工作逻辑的。无论我们给他增加多少的条件,这个逻辑是不会被打破的。一旦被打破了,那么承载它运行的硬件直接就罢工了。

    所有,像是骇客帝国那样的事情,也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即便如此,在电影的最后阶段,编剧也不得不使用类似神迹的手法,模糊处理了人类于人工智能程序之间的战争。

    可是,金属氢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传统。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