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自由平等(下)-《天启风云》


    第(2/3)页

    天启摇头说:“高大人应该从小就读过《千字文》,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叫‘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说从火帝人皇起人们才开始学文字和穿衣裳。在远古时还有燧人氏之说,说燧人氏开始教导人们用火煮熟食吃,那么在燧人氏之前是不是人们都在茹毛饮血呢?通过这些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都是不通文字不穿衣服茹毛饮血吃生食过活的人?那么他们跟现在的生番有什么区别?”

    见高攀龙听了默不作声,天启继续说道:“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祖先也是人吃人的,那时候自然条件差我们不怪他们不知礼,不要说以前就算是现在人憋急了也会吃人的。唐朝张巡守城和前几年贵阳被叛匪围困,据说都有过吃人的事,事急从权也不能多怪他们。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在远古时候个人的状态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又是个什么关系呢?”

    高攀龙想了想说:“按皇上所说当时的人肯定很忙,成天忙着打猎采野果子吃,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是很紧张,自己人就不说了有矛盾的人看不顺眼说吃就把他吃了。”高攀龙说完后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不禁露出笑容來。

    天启说:“这些我们先暂时不说他,我们再说到了周朝,当时虞国有个叫百里奚的大臣,就是最后被秦国用五张羊皮赎回的那个人。当虞国被晋国灭了后百里奚和虞国的国君都当了晋国的俘虏,最后成了奴隶,秦国国君爱惜他的才能最后把他赎回命他为相。高大人请看,这时候打了败仗被抓住后最多是当奴隶,而不是像远古时期被煮了吃了,这是不是一种进步呢?”

    高攀龙点头说:“确实如此,吃人总是不好的。”

    天启又说道:“远古时抓住俘虏就是宰了煮了吃,周朝时就拉去当奴隶,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要近一些,从不共戴天到可以和平相处。不但如此,周朝的人可以不用成天只忙着去找吃的,他们可以读书、做工、经商,说明他们比远古时期的人要轻松得多。再说用人方面,像刘宗周刘大人说的那样最开始满意的人少,就算曹操那样爱惜人才的人都要看中门第,普通人要想做官为国效力那是难如登天,现在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科举中第做官,是不是更平等呢?”

    高攀龙说:“皇上就是从这些得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人的自由是国家发展的趋势?”

    天启说:“是啊,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來还是这样。任何人假如不自量力要去扭转这种趋势,必将会碰个头破血流。我们开始讨论的是为君之道和为臣之道,什么是明君什么是忠臣,最开始说明君就是纳谏和爱民不加赋,忠臣需要用时间來考察,现在看來都是错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无论是君主还是臣子,都要以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为标准,这标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个人的自由,高大人以为如何?”

    高攀龙到这时候终于明白天启叫他來的意思了,天启想从根本上否定东林当的观念,就是不以是不是纳谏和不加赋作为标准來衡量皇帝的行为是否正确。天启的意思是要以是否平等自由为标准來互相监督,也就是说要把实行了几百年的臣子规劝君主的规矩改过來改成互相监督,真这样的话东林党就不能置身事外了。

    在以往,臣子尤其是都察院里的言官其任务就是监督皇帝的言行,他们首先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随便发言,就算被皇帝打一顿也不怕据说还能增加知名度。现在成了互相监督就是站不到制高点上了,大家不以某个人说话为原则,而是以某个道理为标准來监督对方。

    要放在以前肯定是个好事,因为大家都一样就沒有人有特权皇帝也不例外,现在的情况是天启不管事你不好抓住他的把柄,都察院的大小官员天天都要说话做事,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以前是皇帝说话做事被很多不做事的人看着,现在是不做事的皇帝把做事的大伙盯着,这就是主客易势了。谁到知道做得越多错的可能就越多,最不会出错的就是不做事的人,你总不能每时每刻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过每一天吧?真那样当官还有什么乐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