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突然出现了一个竞争者-《最才子》
第(2/3)页
“谢陛下。”严嵩轻轻地坐在锦墩上,还没开口。嘉靖皇帝就道:“朕听人说阁楼最近病了,既如此,正当在家颐养,也不用来西苑了。”
这话说得刻毒,意思是。你老严捅这么大一个漏子,我不找你麻烦已经是格外开恩。你本应该夹着尾巴做人才是,怎么反朝我面前凑,这不是彼此找不自在吗?
严嵩还是一副平静的模样:“多谢陛下体惜,先后都是臣等的过错。不过。徐州大旱。江淮的事情胡宗宪最清楚,是否诏他进京,一是赈灾,二是问问江浙的战事。戚继光同倭寇大大小小打了四十余仗,如今,战事正在关键之事。两淮旱灾。若是起了乱子,影响漕运。前方却有麻烦。”
嘉靖却是一声冷笑:“神仙下凡,还得问问土地公高兴不高兴。你那门生倒是了不得了?”
他从长案上拿起一份蓝布封面的文牍,慢慢走到吴节身边,递过去:“徐州大旱的情形,里面写着,你自己看,斟酌一下等下那篇青词该如何写?”
这大概就是奏折吧,吴节脑袋有些木,接过去打开一看,正是凤阳总督发来的八百里加急,说是从去年冬天开始,两淮就没下过雪,春天以后,雨水更是少得可怜。眼见着就要播种冬小麦了,可地里都干得裂了。子,请朝廷速拨赈济银子支援灾区。否则,一旦冬小麦绝收,百姓乏食,必将jī起民变。
嘉靖皇帝的批示很简单,也很直白:着户部议论相关赈济事宜,算出个准数来。
不管心头乱成什么样子,吴节知道眼前的情形已是凶险异常。进一步天王,退一步地狱。
如果这篇青词作好了,中了皇帝的意,将来中了进士,立即就能大用;否则,就算自己考试得再好,皇帝一个不高兴,这辈子,至少在嘉靖皇帝死前,自己也没有出头之日。
可抄什么上去才好呢?
青词我是背了不少,求雨文也记得几篇。
这东西字少,一篇也不过百余字,当初吴节在这上面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可自己所记的青词中绝大部分都写得不怎么样,很多还都是普通道士的作品。
这种质量的文章自然是无法打动嘉靖的,要抄,就抄最好。
现在不是藏拙的时候了。
听到皇帝这句话,严嵩这才迟钝地抬起头来看了吴节一眼。刚进来的时候,他还真没留意吴节,以为他不过是宫里的一个小太监。可现在定睛看过去,却发现这个少年嘴chún上有一圈淡淡的胡须,喉结也很明显,显然是外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