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小的失望-《最才子》


    第(2/3)页

    听到申时行的话,监试官眉头一皱,正要厉声呵斥,就听到“轰隆!”一声炮响,震得他将刚要说得话咽回肚子里去了。

    一个监试太监长声吆吆喝道:“颁题了!”

    其他考生也都同时一震。

    一面大大的黄帛放到监试官手头,监试官看了一眼,立即就大声道:“时务策一道,疆防盐铁茶马要策!”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就北方边防和互市提出自己的见解,论述朝廷用盐铁与草原民族互换马匹政策的得失。

    这样的题目不难,用粮食盐铁换马这一政策由来已久,从西汉时就开始了,到如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得失种种,自有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文章多得很,也有一定的套路可循。

    考生们都是读了多年书的,这样的文章不知看过多少,如何不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

    显然,皇帝并不想在题目上为难中式新人们。在科场舞弊鞍之后,考生们都已经知道事情的原委,知道自己会试的考题乃是皇帝御制。

    所有人都是面露轻快,对皇帝更多一分感恩之心。

    听到这个题目,吴节却是一阵失望:没变,这题和真实历史上嘉靖四十年殿试的一模一样,看来,我想自由创作的念头算是被打消了。

    吴节在以前早就准备了一篇范文,是清初古文三大家中的侯方域所作。

    侯方域字朝宗,复社成员,宗师级的文章好手。当年史可法给多尔衮的《复多尔衮书》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此人因为做了汉奸,在历史上名声不好。清人孔尚任的《桃花扇》就以他为主角,狠狠地把这个侯书生给挖苦了一番。

    不过,说起文章来,这人却是十分了得的。

    他这篇文章用来应付这场考试,自然是毫无问题。

    吴节也想过不依靠抄袭,而是自己现作一篇。但问题是这道题目实在简单,一般考生入手之后,肯定会从北防的现状开始说起,指出若不向草原民族输出盐铁和粮食,若是草原上出现饥荒,他们肯定会南下劫掠。可若是输出太多,却又无行中壮大了草原民族的实力。

    因此,所谓事行有度,过犹不及。每年的物资输出量必须严格核实。荒年多输出一点,寻常年份则严格控制,并辅以教化云云。

    实际上,这道题目作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篇有严格套路的八股文章,其他考生肯定能作得极好。你就算再怎么标新立异,也不能写得更好,还有可能弄巧成拙,被人家给比下去。

    吴节只能长叹一声:罢,还是抄吧!可怜我吴节参加了这么多场科举考试,真正靠自己的真本事,却只有几道题。这一路抄下来,抄了个名满天下,惭愧,惭愧!

    听到吴节的叹息,旁边的申时行心中奇怪,忍不住看过来。

    这科殿试,如果不出意外,状元应该在他和吴节之间产生。这一科除了自己和吴节,却没有人看得入眼。

    对此,申时行还是有很强自信的。

    说起来,他和吴节既是好友,也是竞争对手,惺惺相惜,彼此欣赏。

    “难道士贞不会做这道题,不可能吧?”申时行转念一想,突然明白:“他是在嫌这题实在容易,显不出手段啊!”

    像他们这种大名士,偏题怪题也不怕,若作得好了,更添几分卓而不群,出类拔萃,也会让别人输得心服口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