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华约VS北约-《唯我独裁》


    第(2/3)页

    减产影响员工就业和福利分配,增加就业压力。销毁过剩钢铁则又很是心疼,那么就剩下开辟新市场了。

    欧美几乎都成为一片废墟了,战后重建工作势必进行。但欧美各国都没有能力买中华帝国的钢铁了,降价势在必行。但降价并不是长远之计,欧美本土钢铁工业的恢复会对中华帝国的钢铁行业造成严重冲击。

    同样,资源和商品过剩的现象不仅仅是钢铁行业,中华帝国在各行各业的工业商品产量都处于世界第一位,商品过剩的规模十分庞大。中华帝国内阁经济规划总署判断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在未来的五年间将导致中华帝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此,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提出援助欧美的帝王计划。帝王计划意在向中华帝国在欧美的盟友国家提供巨额的低息贷款,帮助欧美国家尽快恢复经济实力。但经济援助的背后是附加政治条件的。即欧美各国获得中华帝国的援助贷款,需要开发他们白勺国内市场给中华帝国,中华帝国提供的贷款只能用来购买中华帝国的工业品和技术援助,这样就保证了中华帝国的行业优势,长远的占据欧美市场。

    帝王计划很快得到了欧美各国的一致欢迎,于是中华帝国启动了一万亿龙币的振兴欧美经济援助计划。按照中华帝国内阁的评估报告,二十年间,这一万亿龙币将为中华帝国带来至少五倍的利润,即能够为中华帝国赚得五万亿龙币。

    不过,帝王计划还有一个政治目的,那就是强化以中华帝国为首的联合国各成员国之间的同盟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但以德意志第三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并未被彻底消灭。希特勒的战争机器也没有完全熄火。

    随着中德密约开始生效,中华帝国支持zìyóu法国向维系法国进军,在一个星期内彻底消灭维系法国残余,统一了整个法国。

    同样,德国职责苏军在德属东普鲁士屠杀三万德军战俘和强暴十几万德国妇女,以此为借口再次向苏联宣战。

    斯大林向中华帝国求救,但中华帝国和整个联合国都只是呼吁苏德停战和谈,没有向德国真正的施压。在德国周边地区的联军部队更是加速撤离,坐视苏德开战。

    直到这时,斯大林已经很清楚中华帝国等国家的政治阴谋了,他们不会允许苏联这个红色力量的存在,所以才会放任德国继续侵略苏联而不管。

    斯大林于是只能号召苏联入民继续同德国纳粹侵略军作战,但苏军精锐已经殆尽,仅存的百万苏军都是新兵,平均年龄才17.5岁,根本无法抵抗德军的攻击。更何况,德军拥有核武器,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这场战争不管怎么打都将是苏联战败。

    1944年3月18日,第三次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主力三十三万余入被德军党卫军第一集团军群全歼。至此,苏军再无力对抗德军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