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诸侯举兵 下-《明扬三国》
第(2/3)页
刘备摇头道:“不对!乱世当头,更要恪守仁义。因为,仁义不但是立身之本,是救世之道,它也是杀贼之利器!唉,其间道理,三弟以后会明白的……”说话间,刘备手抚剑鞘,眺望南天,陷入沉思。
张飞嚷道:“哥哥这话咱不懂,但咱听哥哥的就是!”
。。。。。。。。。。。
当阳关,雄伟坚实的城墙上,遍插各地诸侯的旗帜,旗上大书:“袁”,“韩”,“刘”,“王”等将军的姓氏。四周旗甲灿烂,刀光剑影与日争辉。突然,城门洞开,鼓乐喧天。十八镇诸侯各骑骏马,率领着甲士,浩浩荡荡入城。
已到会盟的有渤海太守袁绍率军两万;冀州刺史韩馥引军两万;豫州牧袁术引军二万;兖州牧刘岱引军一万;河内太守王匡一万等十三路诸侯,十多万兵马……
城关下,兵营林立,各自诸侯分开结营,而位居中央者,乃袁绍兵营。
诸侯中,袁绍手下文武满营,冠居诸侯之首。连带嫡子袁术也远远不及。他人一到渤海,文有颍川人郭图、河北逢纪、审配;武有韩猛、将奇、张南、吕翔、张顗无人,这些都是随军出征文武,在渤海还有田丰、沮授、许攸、颜良、文丑、张颌、高览等等。
本就四世三公家族,自己又刚接了少帝旨意,接下车骑将军一职,是袁家最年轻的三公,远超前人。
军营里,袁绍正与随军三个谋士商谈着,见他问道:“我本就有举兵讨董之意,不想瞌睡送枕头,名正言顺送我车骑将军之名,要说朱魁跟我袁家不对路,竟如此好心,少帝在他手上,封什么官,还不是他一人说的算?”
“其人威望不够,若是强出头,就算少帝在手,也会引人群而攻之,他这是有自知之名。”郭图谈笑道。
“约盟的时间快到了,他讨董发起人,竟姗姗来迟。”袁绍语气充满不满和不屑。
倒是逢纪与审配,来时曾言田丰、沮授等所有谋士有多共论,便是希望寻机会迫朱魁交出少帝,若能扶持少帝,霸业可期,建言到:“姗姗来迟,那更好,主公更有借口发难,正好迎回少帝回河北。”
“如此正好。”袁绍心中冷哼。
袁绍一直都很有野心,这从他为母守孝期间就滋生出来,“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谶语就是他编造流传出来的,涂与土谐音,涂高,就是土在上面,袁姓的袁字,就是土字在上。
袁家四世三公,是当时第二家族,仅次于刘姓,早有却而代之之心,但袁家身为士族之首,行事一直都小心谨慎,袁绍想打破常规,所以怂恿何进董卓、朱魁等外将入雒阳,一边可以诛杀党人的对头十常侍,他自然清楚董卓等外将入雒阳,将会有什么样的祸患。
何进毕竟掌握京畿所有兵马,实力强大,袁绍本想藏在何进身后,等让董卓等人与十常侍相拼,在挑拨与何进相拼,如此这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无论董卓、何进、十常侍三败俱伤,党人一派就可收拾残局,他袁家又是党人之首,到时把持朝政,可慢慢行改天换日之事。
相对于袁术,他这个庶长子哥哥一直都没把他放在眼里,论权谋,自信轻易可除去。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