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年初一,起床拜年。 按理来说,现在最该做的事,就是快速整理好仪容,约几个兄弟朋友,然后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拜年。 不过去年岁末一场大胜,让武则天欣喜不已,决定今天举行祭天祈福。 昨天晚上升任三品大员,虽然只是虚职,礼部却已经把紫色官服送来。 虽然这些虚职没什么实际权力,但三品大员就是三品大员,该有的待遇一点不会少,能站的靠前一点。 李瑾瑜对此没什么感觉,甚至想要站的靠后一些,免得有人关注自己。 甚至准备迷迷糊糊睡过去,前边的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苏樱对此却非常喜欢。 她不是贪慕权势的人,但这是她最爱的人,凭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职务。 年纪轻轻,便凭战场功绩,获得侯爵的爵位,朝廷三品大员,如何不让人觉得欣喜?怎能不让人感到骄傲? 看似一连串的虚职,实际却能把整个金陵纳入囊中,说句“金陵王”都不为过,更是让人为之感到骄傲。 小心翼翼为李瑾瑜换好衣服,苏樱叮嘱道:“新年新气象,等会儿参加祭天祈福大典,一定要按照规矩。” 李瑾瑜打趣道:“升官升爵了就是不一样,连樱儿都知道守规矩了。” 苏樱白了一眼:“没良心的,我这还不是担心你?赶紧去上朝,家里的事我操持,夜月也可以帮我。” 李瑾瑜道:“是,我的管家婆!” 苏樱道:“什么管家婆,就是你为了偷懒娶的小老婆,不对,我连个小老婆的名分都没有,你这没良心的。” 这话李瑾瑜如何能接? 忙不迭的赶紧跑路,家里的事全交给苏樱处置。 反正家里所有的钥匙,一直都是苏樱握着,铁飞花对这些不太擅长,虚夜月何珺琪更是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今年的祈福仪式在白马寺举行。 却是武则天登基之前,少不得要装神弄鬼,其中一样便是“弥勒转世”。 登基之后,对于佛门多有优待。 武道底蕴强的该束缚束缚,整日参禅念佛的,自然是多有封赏,比如大相国寺、大文殊院,都得了极大封赏。 若说佛门武功最高的寺庙,那自然是少林寺,但若说佛门第一寺庙,那定然是洛阳城内的“白马寺”。 原因很简单,白马寺乃是佛法传入华夏后,兴建的首座官办寺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乃“释教之源”。 白马寺有“祖庭十古”。 首座官办寺院——白马寺; 首座舍利塔——齐云塔; 首个汉人和尚受戒——朱士行; 首个取经的和尚——朱士行; 最早来华的天竺高僧居于此处; 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最早的译经道场——清凉台; 首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 首部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 首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武则天迁都洛阳后,对于白马寺多有封赏,每年盂兰盆节都会在白马寺进香祈福,今年更是在此祭天。 寺内僧人早早做好了准备,诵经之声不绝于耳,虽然听不懂梵文,但配合着檀香气,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怀英,伱代太子为首代进!” 此事数日前便已定好,太子李显原本有些不满,但看到梁王不在此处,对比之下,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显的想法是,不求做的多好,也不求待遇多好,只要比梁王好,只要能够胜过梁王一筹,那就足够了。 真是完美的想法! 多多保持! 最好再保持五年时间! 李瑾瑜为太子李显点了个赞! 听到武则天的命令,狄仁杰立刻上前,进香焚表,随后诵念祭天文。 “臣狄仁杰今代太子为首代进,先谢陛下万世圣明之君,内教黎庶,治州县,外和戎夷,定边河。 兴水利,重农桑,务屯垦,积善粮,使公私仓廪丰实,民生富足! 后盼太子,承先皇之志,继圣母大任,理天下,复神器,弃酒色,勿自菲,励大志,亲贤远佞,果敢断权。 上不负皇帝信托之恩,下不负众臣黎庶殷切之望……” 李瑾瑜对相关礼仪并不熟悉,又站的比较靠前,可供参考的不多,还不能左顾右盼,只能用余光偷偷地瞄。 左看看宰相张柬之,右看看兵部侍郎李昌鹤,发现文武官员的礼仪没什么区别,于是便只盯着张柬之。 张柬之不知李瑾瑜在照猫画虎,只觉得有人一直盯着自己,看得自己后背发毛,心说今天还有人敢捣乱么? 过不多时,狄仁杰诵念完毕,群臣山呼万岁,群和尚也山呼万岁,武则天发表一些“获奖感言”,感谢皇天感谢厚土感谢群臣感谢风调雨顺…… 就在李瑾瑜昏昏欲睡之时,武则天高声宣布仪式结束。 武则天回宫处理国事,群臣则是回家准备拜年,或者等人来拜年,就连狄仁杰,都破例休了一天假。 毕竟狄仁杰桃李满天下,过年期间拜年的特别多,若是一直不在家,不仅显得不好看,还显得皇帝太严苛。 李瑾瑜不急着回去,毕竟能让自己去拜年的这几位,基本都在这里。 这些人到家之前,李瑾瑜回不回去没必要,不如好好看看白马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