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共和国不需要孔氏-《兰芳》


    第(2/3)页

    孔氏作为世修降表专业户,因为其自身特殊的传承,从隋唐时期往后,实际上就成为了这种统治合法性的一份子。

    尤其是在衍圣公这个爵位传承下来之后,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承认之后,这一情况就变得更加明显。

    赵学宁想的没错,在孔氏看来,赵学宁之所以一直没有对山东发起进攻,之所以一直没有称帝,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希望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得到孔氏家族的主动请愿,好让自己称帝看起来名正言顺。

    为了配合赵学宁的野心,配合一个全新帝国的建立,孔氏家族将再一次成为这个王朝合法性的背书者,从而与王朝的命运绑定在一起。

    只要达成这个目标,那么无论宗主如何更迭,家族将始终存在。

    家族传承吾辈责!

    这一代的衍圣公孔宪培自以为自己洞悉了赵学宁的想法,于是自作聪明的做出了这个决定。

    当然他这样做其实也是有一点自己的私心在里面。

    得知弘历被抓起来到处游街示众之后,他觉得很恐惧,很担心,因为他的老婆于氏是朝廷高官于敏中之女,也是弘历的义女。

    弘历老儿和孔氏家族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喜欢附庸风雅的弘历曾多次南下山东去拜访曲阜,拜访次数之多远超之前历代清帝,所以这一时期孔氏和清皇室的关系还真不错,说是蜜月期也不为过。

    也正是如此,孔宪培才非常的担忧。

    现在弘历被兰芳抓了起来,到处游街示众,把所有作为人的尊严都给丢尽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兰芳给折磨死。

    如此严酷的情况之下,他和孔氏作为一个与带清皇室关联极大的存在,他的老婆甚至还是弘历认下的义女,严格来说都能算是皇亲国戚!

    在兰芳的统治下,要是赵学宁介意这一点,觉得孔氏家族有带清的味道,那孔氏又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对待呢?

    孔宪培越想越怕,越想越是寝食难安,遂和孔氏一众话事人聚在一起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他们认为,如果赵学宁对此很介意,那就立刻休妻。

    大丈夫何患无妻,以孔宪培的地位,休掉一个妻子而已,不算什么,只要能保住家族,就算让他的妻子去死,就算让孔宪培自己去死,也值得。

    另外,他们一致认为赵学宁不是不想做皇帝,只是不想有人比他还要早做皇帝。

    就好比当年朱元璋起于草莽,一开始也只敢做吴王不敢做皇帝,且领悟了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么一个制胜妙招。

    所以在他们看来,赵学宁需要的是更加稳妥的称帝,他要一称帝就能定鼎天下,而并没有兴趣做一个草头天子,也不想半场开香槟,成为第二个陈友谅。

    于是乎,曲阜孔氏作为彰显皇帝统治权合法性的重要存在之一,在这个时候如果向赵学宁提出劝进,一定可以获得赵学宁的欢心,从而顺利过关,从大清过渡到兰芳。

    孔氏的传承就能继续下去了。

    不得不说,孔氏还是有点想法的,他们也是有点察言观色的本领的,在变幻莫测的朝代更迭之中一直存续到如今,至少在政治上,他们是很有一些办法的。

    但很可惜的,是他们用传统的思维来考虑现在这个情况,属实是有点版本过期了。

    他们采用的是上一个版本的标准答案,在上一个版本可以乱杀,但是轮到这一个版本,这个答案就不对了,成了政治错误。

    他们想不到赵学宁是真的不想做皇帝。

    赵学宁本以为自己干掉了十几二十多个草头天子的事实已经足以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态度,但是没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在上一个版本的人们看来只不过是为了他自己唯我独尊而做的前提准备。

    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赵学宁为什么在这种大权独揽的情况之下还不做皇帝,所以他们觉得赵学宁可能是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做皇帝的借口,成为一个完美的皇帝。

    孔氏以为自己给赵学宁提供了这个借口的最后一块拼图,赵学宁就能顺坡下驴正式称帝。

    然后他们成功激怒了赵学宁。

    赵学宁怒不可遏,把孔氏的请愿表撕碎,传令给尹子明,让他调集军队好好的看守孔氏家族,不允许孔氏家族的人离开他们的聚居地,从事实上将他们软禁起来。

    然后,重点是要求孔氏家族的人配合清点他们所有的土地、钱财和经营的商铺、房屋,并且通知孔氏家族接受兰芳政权的对大地主大官僚家族的政策,否则就将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

    赵学宁打算对孔氏家族进行肢解,把他们彻底分散开来,对他们那么多年来积攒的土地财富展开清点,也不必赎买,以“勾结带清图谋不轨”为名义,直接展开调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