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小五赶回长沙府,将消息告知了欧藏华,询问是否通缉此人。 欧藏华反问道:“他可曾打家劫舍?” 李小五回答道:“有的,据山贼供认,陈拐子曾率领他们洗劫浏阳县数户富贵之家。” “那就通缉。” “是!” 随着两人对话结束,马车也停了下来。 岳麓山上,清溪潺潺,茂林修竹间,青瓦舍宇密布,屋舍俨然,这便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于僧人兴学之基,而创建的岳麓书院。 北宋祥符八年,宋真宗亲召岳麓书院山长周式觐见,并御笔亲书“岳麓书院”四字,以作门额之赐。 明朝人大抵不会料到,这所书院的寿命比大明朝还坚挺。 岳麓书院历经南宋、元、明、清诸朝更迭,依然薪火相传。 直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岳麓书院与HUN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成为湖南高等学堂,而书院旧址依旧用作教学。 及至民国十五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并在此基础上,依托书院旧址不断扩建。 现如今,岳麓书院设有哲学和历史学两个一级学科,现有本、硕、博学生四百余人,并常年开展学术讲座。 此刻,山长叶性、长沙知府刘介、长沙通判余守观等人领着长沙府的乡绅、学子在此等候多时,见到欧藏华走下来,众人纷纷拱手行礼道:“拜见欧大人,大人万福!” “诸位贤达,请免礼!”欧藏华以礼相还,双手轻拱,面上洋溢着和煦的微笑:“值此一年春风最好时,来到岳麓书院,是本官的荣幸。” 山长叶性与长沙知府刘介趋步向前,叶性笑容满面,言辞恳切的说道:“欧大人亲临书院,诚乃书院之大幸也。” 这话还真没毛病,欧藏华是礼部尚书,主要负责中央官学和科举考试等事务。 对地方书院来说,这种就叫做甲方大爹。 在一众长沙府高层的带领下,欧藏华走进了岳麓书院。 书院大门始建于宋代,如今的大门是正德四年修建,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 再往里走,便是头门。 门侧对联曰:但作得成皆事业,到推不去即因缘 欧藏华脚步一顿,看着对联说道:“若没看错的话,这是王阳明王先生的真迹吧!” “欧大人果然火眼金睛。”叶性微笑着说道:“二月初,王大人在老朽的几番纠缠之下,还是来岳麓书院讲学,留下了这份墨宝。” 欧藏华看着对面,缓缓说道:“只要认真努力,最终都能成功。” “既然事到临头,无法逃避,那就要好好珍惜,努力去把事情做好,不要浪费每一场因缘际会。” “王先生这是在指点后辈做事业啊!” 众人一阵说笑,继续往里走,便是礼殿,门额正面悬有“名山坛席”匾,不过此为何人所写,已无考证。 再往里走便是讲堂了,此刻讲堂之下已经坐满了湖湘学子,而讲堂两侧的对联叶很有意思: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智无老幼通者称贤。 湖湘学子们早就听说过欧藏华的威名,正德五年的湖广解元、正德六年的探花,同年在江西平乱,第一场便身先士卒,冒死潜入敌军内部作战。 第二场直接教化叛军,不费一兵一卒平定姚源之乱。 正德七年,与仇钺、彭泽联手,剿灭了霍乱北方三年的刘六刘七之乱。 第(2/3)页